PETCT對判斷腫瘤性質(zhì)、評價監(jiān)測腫瘤的治療效果作用比較準(zhǔn)確,因而對協(xié)助臨床醫(yī)生制定和調(diào)整治療方案有很大意義;但是不建議把它作為常規(guī)的體檢項目,除非是腫瘤的高危人群。身體強壯的中青年、沒有任何腫瘤跡象的群體根本沒必要做這種檢查。
隨著影像診斷技術(shù)的發(fā)展,全國每年接受X射線影像診斷的患者達2.5億人次,約占全國總?cè)丝诘?0%。醫(yī)療照射已成為中國目前較大的人工電離輻射來源。而PET-CT的使用在各地的體檢中有增長趨勢,它的適用范圍被擴展到了普通人群,其查癌功效被說得神乎其神。
PETCT的輻射來源于放射性核素和PET-CT掃描兩部分。做檢查者一般需要注射放射性核素作為顯影劑,這本身就帶有輻射性。經(jīng)常使用放射性同位素的氟-18(18F-FDG),按0.1毫居里/公斤體重的注射計量來算,一般情況下受檢者所注射的放射性顯影劑的計量不會超過10毫居里。也就是說,做1次全身PET-CT檢查輻射量約為10~32毫西弗,普通人每年接受的天然輻射為1000~2000微西弗。 PET-CT也會漏診一部分低代謝腫瘤,包括腎透明細胞癌、黏液性腫瘤、肺泡細胞癌,還會漏掉一些有著特殊代謝的腫瘤,如肝細胞性癌。此外,PET-CT的空間分辨率也是有限的,臨床上4~5毫米以下的腫瘤,代謝即使高有時也很難探測出來。
PETCT是一種不可否認的有效的檢查方法,但是不要亂用。PET-CT有輻射,但是還是相對安全的。一些正常人群可以選擇避免這樣不必要的輻射,但腫瘤高危人群和腫瘤人群則不應(yīng)因怕輻射而喪失發(fā)現(xiàn)和治療腫瘤的機會。